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2章就是个大笨蛋





  九十年代初,南下打工已经形成了潮流。不少感觉在农村挣不到钱的年轻人都坐火车去了大城市,留下一些老幼病残在家里,田地自然就少了人耕种。

  签合同那天,杨晓晓特意让方庆良陪她走了一趟。

  方庆良在看地这一块眼睛特别毒,什么沙地呀泥地呀,不论好坏,他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包括适合种啥东西他都知道。

  杨晓晓这一次包的十几亩地都在马路边,隔着一条马路就是清水河,水利也方便,地的土壤也很肥沃。签下合同后,杨晓晓就迅速把钱付给了村里,像上次一样由各家各户到村公社来按田地的亩数来领钱。

  这事虽然办起来有些麻烦,但是好在中间人是吴主任和老张。他们跟杨晓晓家的关系不错,又经常从他们这拿些不要钱的菜回去吃,自然愿意接这个活。

  地包下来,杨晓晓就让林泽休息了一天,顺便让他回黄家湾去问,她那两个舅舅愿不愿意接看地这活儿。

  黄来福和黄有财一听,哪有不愿意的,立刻一人提了一个包裹,从村里赶了过来。

  人请来了,自然要给他们解决食宿问题,杨晓晓就让找人像山上林泽的住处一样,在那块地边建了个小木屋,过程中要用到什么买什么,都是杨晓晓来出钱,直到把他们的食宿问题都解决好为止。

  等人安顿好了,就正式开工。杨晓晓先带着黄来福和黄有财把她包的所有地都转了一遍,然后跟他们说哪块地里种了啥,啥时候下种啥时候该挖,都一并交待好,就把剩下的事情给他们自己去办了。

  承包新菜地的同时,杨晓晓家的玻璃瓶豆奶也正式上线了。

  为了使用起来方便,秦正并没有给他们配金属瓶盖,而是用的塑料旋转式瓶盖,送齐货后还给他们留了十几个瓶子和一堆瓶盖儿备用。

  不想第一天送奶过去,回来的时候就发现被打碎了五个瓶子。

  这也没办法,学校读书的都是些小孩子,打打闹闹把瓶子摔烂了也是常有的事儿。

  但是杨晓晓觉着,老这么摔烂瓶子可不行,虽然秦正说可以免费换新,但是不爱惜他人财物这点本身就不对。不能觉得这瓶子不是自家的,就随便糟蹋啊!

  于是她就跟学校的老师商量了下,发告示说要是再有小朋友摔烂瓶子的话,就要赔一毛钱。

  这下果然灵了,第二天就没有人再敢摔烂瓶子。

  解决好手头目前最要紧的两件事情,杨晓晓终于又得了些空闲。于是她先是把去年的总账全部算了一遍,发现虽然赚了些钱,但是也全用在包地和请工人上了。

  这也没办法,有收获总要有投入的,天下不可能有白吃的午餐。

  让杨晓晓着急的是,这样一来她建新房的计划不得不又往后推。前世住惯了宽敞的大屋,现在住在这样的逼仄的小屋里,她已经忍耐到极限了。

  可是要建的话,建在哪里才合适呢?

  要是把房子建在离沈星云远的地方,她肯定舍不得,但要是建在附近的话,又不得不整天对着李爱华一家人。

  这着实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蹲在门口一边给大白喂东西一边想着这个问题 ,杨晓晓突然就发现沈星云家的门开了,沈星云推着沈爷爷从屋里走出来,似乎准备出门。

  她愣了下,马上想起前段时间沈星云跟她讲过,沈爷爷过段时间就可以拆石膏了。

  难道就是今天么?

  杨晓晓立马从地上站起来,想过去问沈星云是否需要帮助。

  走近的时候,沈星云正拿了钥匙准备锁门。沈爷爷坐在轮椅上像个木偶似的,眼皮耷拉着,也不知是睡了还是没睡。

  杨晓晓想了一下,主动开口问道:“星云哥哥,你和沈爷爷要去哪呀?”

  听到她的声音,沈星云立刻回头朝她看了一眼,声音淡淡道:“今日带我爷去拆石膏了。”

  杨晓晓殷切的点头:“那要我找人过来帮忙么?沈爷爷这样肯定不好坐车的,得有个人专门拖着他去才好。”

  沈星云看也不看她,直接摇头:“不用了,林越会来接我们。”

  说完话,也没有再多看杨晓晓一眼,就推着车径直朝前走去。

  杨晓晓却不死心,颠儿颠儿的跟在他后面朝前走。

  沈星云开始似乎想忽视她,但过了一会儿,还是停在原地朝她道:“你回去吧,不用一直跟着我。”

  “可是……”

  杨晓晓不服气,站在原地瞪眼看着他。

  沈星云这次态度更决绝,头一低推着沈爷爷就大步流星朝前走,不一会儿就在前面拐个弯消失了。

  杨晓晓很有些愤愤的。沈星云就是个大笨蛋,明明知道她想帮他,却故意忽视她,不理睬她。不想接受她的好意么?她才不会让他得逞,看他能躲她躲到什么时候!

  这天下午,杨晓晓待在家里生了半天闷气,直到晚上听到池塘对面传来轰隆隆的声音时,才探头朝屋外看了看。

  果然是沈星云回来了。这次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林越,两个人一左一右地扶着沈爷爷,慢慢的朝屋里走。

  杨晓晓想过去看看,又怕沈星云烦她,觉得她像个苍蝇似的赶也赶不走,只能在屋里憋着。

  沈爷爷的腿好了之后,沈星云就又可以到前面修车铺里干活了。

  有两次杨晓晓到前面买东西的时候,看到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穿着一身旧衣服,蹲在自行车前,一手转着车轮一手整着链条,神情专注至极。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转眼就到了三月份。

  种下去的菜籽在春雨的滋润下都发出了新芽,马路两边的老树也抽了新枝,杨晓晓家菜地里的菜也一茬接一茬的往上长着,像一双双小手似的,把钱都拽到她口袋里。

  三四月份的时候,山中水草最为肥美,正是奶牛产奶量的高峰期,杨晓晓家每天都能挤出比平时多几十斤的牛奶,做出的豆奶也比平时多了一大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