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8章(2 / 2)


  新机子走得快,那运转起来的响声也是叫人愉悦的,不少得了空的工人都往这边探脑袋,过过眼瘾。

  桂香和马富源商量之后,以两分钱一斤的方式收购了所有的棉籽。春生也不反对,倒是叫连生看傻了眼。刚刚买进的机子,手里可没剩几个钱了,再这么下去,年都不好过的。

  桂香却是被他那样子逗笑了:“这可是好东西,以后你就知道了。”

  连生终是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等着桂香将去了壳子的棉籽加工成了短绒买了三毛钱一斤的时候,连生对她的崇拜已经超过他哥了。

  这压棉花的机子是桂香自己家里的,这在放在厂里等加工完了公家的棉花,私人家的压棉花的人也不少,棉农们种一季棉花留些棉花给自己用用,逢着过年更是讨个新鲜。、

  但凡乡里乡亲来加工的,都不收这加工费,只要把这棉籽留给她就成。

  宝宝最近很活泼,上次隔着肚皮狠狠地踢了桂香一脚。这孩子不知咋的倒是闹腾的上瘾了,桂香喜滋滋地叫春生摸摸,那小娃娃竟好像知道外面是他爹一般,再也不肯踢了。

  春生贴着那肚皮亲了亲:“乖宝宝,快些出来叫爸爸!”

  桂香扑哧一声笑了,这人到底是有多急?

  眼看着过了腊月二十,厂里的活也差不多了,桂香拉着春生去了趟玉水。今天刚好逢着产检,春生将桂香安置在长椅子里,自己则排了老长的队伍去挂号,桂香窝在那椅子里,见他走来远远地朝他笑。

  桂香生的好看,春生也生的俊朗,这会往来看病的人都经不住朝他两瞧了好几眼。

  那医生见桂香来,看了看病历,又帮着做了个b超笑道:“小娃娃很健康。”

  桂平借回来的那些书都叫春生仔细翻过一遍,这会儿和医生的对话也很细,桂香听着他们说要多吃胶原蛋白什么,最后说到了催乳。不外乎是吃什么,什么点吃,又说了什么叶酸之类云云。

  连医生都不禁侧目:“看来你做了很多功课,过年的时候少吃些咸肉,要荤素搭配。”

  出了医院的门,桂香满是崇拜地看了眼春生,心里喜滋滋的,这么优秀的男人是她的。

  春生被她看得直发毛,不禁侧了身子捏她嘴巴:“再看就亲你。”

  桂香也不恼,抱着他胳膊道:“哥哥,你要是去学医生,想来也不会差。”

  “当医生的每天都要摸病人,你愿意?”春生照着她的话往下说。

  “额……”她不愿意。

  玉水的街道依旧是出奇的干净,今天是个大晴天,春生握着桂香的手一个摊子的转,逢着好玩的就买一些,到了那卖宝宝衣服的地方,桂香根本挪不动步子。

  红色的小套鞋,花裤子,米分红色围嘴,一个比一个可爱,春生男女不拘买了一堆。

  男人一旦买起东西来真的好可怕,桂香看的有些傻眼:“我们不是来办年货的么,买这么多娃娃东西,一会怎么买旁的?爹可是叫咱带些面米分回去的。”

  春生很是宠溺的揉了揉她的头笑道:“没事,我来拿。”

  太阳真好,暖融融的,街边摊上有卖春联、彩灯、烟花的,桂香顿了步子瞧个新鲜。那小贩瞧见她圆鼓鼓的肚子,连忙笑道:“买些烟花放放接些喜气,等宝宝出生也一定是大富大贵!”

  桂香只是笑,身边的人竟然立刻掏钱买了些,桂香摸摸肚皮直笑,今天早上凡是说了关于宝宝相关的店家都成了比生意,不禁抿着唇笑。

  春生倏地顿了步子挑眉问她:“笑啥?”

  “没啥,开心。”两边路上大多都叫红色给充斥着,却是说不出的安宁祥和。

  *

  年夜饭是春生张罗的,那人不肯叫她帮忙,桂香只能和侯爸一起包饺子。

  春生隔着门喊桂香去端菜,她这才起身去。空气里弥漫着股菜特有的浓香,那人穿着围裙,卷了袖子立在那里,手里还搁了双筷子,直叫人挪不开眼,春生见她来,低头夹了一块红烧肘子喂她。

  桂香想来不怎么吃这么油腻的东西的,春生鼓励地看了看她:“这个不腻的。”

  那皮已经炖化了,的确算得上肥而不腻了。

  “好吃?”他琉璃黑的眼叫橘色的光染得暖暖的。

  桂香被他那眼看得有些呆,不住地点头,一不小心咬到了舌头。

  侯爸帮着端了饺子来,一人一盘,“上次我听你舅说,你的专业通知早到了,过了年该去玉水上任了,拖久了不好。”大娃娃好不容易能少吃些苦了,他可高兴了。

  “爹,我心里有数。”

  ☆、第72章

  瓶颈

  正月十二春生带着专业通知去玉水上任,桂香身子比之前笨重了些,但却一直不愿请假。春生无法只得和西南村开卡车去玉水的人说好了,早晚带了她来回。

  玉水到家有三十里地,春生坚持不住县里给安排的公寓,每天骑车来回,宝宝每天都给他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桂香说了他多少遍都不抵用,说得多了他就从鼻子里哼哼。

  桂香着实心疼春生,这人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做早饭再两个多小时的车赶到玉水,晚上又要到八点多才吃晚饭,有几回她等着春生回来一起吃晚饭,叫他发现了生了顿气,硬是说她没有好好照顾自己身子。

  那次之后桂香就先吃了饭,等了他回来再陪他吃饭。

  *

  开了春马富源往南边去了趟,瞧见了人家大规模的纺织技术,不禁赞叹。他心里有个梦想,好叫整个玉水的老百姓有朝一日和城里人一样,不用再往黄泥巴里扣钱。

  全部进公家的门是不可能的,但做工人却是能办到的。中下贫农的时代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他该这样想着,心里已经对未来描画出了一幅蓝图。

  纺织厂今年开春以来,生产的布也多,上次往上海送过一批,人家都说好。于是他见第一笔活动资金合着银行的贷款,重新又买了架大机子,隔壁三四个镇的棉花都收集到了水力的这家工厂里。

  马富源给这工厂起的名字叫“一马先”,新机子来之后,这家厂每天的产量成了从前的三倍。

  自从单干之后,谁家都缺活钱,每每为了春上的那批化肥钱,男人们就要出去做一算时间的短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