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7节(2 / 2)


  待秦煊走到醉仙楼门口时,桓语将手中的花球往下一抛,秦煊便挥开其他姑娘像自己扔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精准地接住了花球。

  他接住后出人意料地停下马,整个队伍便也随着他停下,他们只听见宁王殿下对着醉仙楼阳台站着那位身段姣好的姑娘笑道:“既接到了姑娘的绣球,姑娘可要嫁给我才是!”

  桓语昨日刚被他弟弟的话闹了个大红脸,今日便又因他这正主的话羞得只怕浑身都要红成大虾,她原本只想着自己也给他丢个鲜花帕子香囊什么的。

  但她随身带着的帕子香囊上要么绣有她自己的小字,要么就有她常用的小标记,若扔下去被其他人捡到不好, 用别人的她又不愿意,便自己做了个花球,这会儿才发现那花球颜色是大红色,看起来就是一个缩小了的绣球。

  桓语正因他这话羞着呢,秦煊竟真一本正经地让林岸进了醉仙楼来,而他自己便继续带着队伍往皇宫的方向去了。

  路上跟随着队伍围观的人都让宁王这一手惊呆了,好多人都围在醉仙楼不走,想看看被宁王殿下看上的女子是何等人物,不过醉仙楼的包间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得去的。

  也有些有钱人能进去,可秦煊留下林岸就是为了自己突然来这么一下后,安全将桓语送回家。

  等有人真摸到包间外面时,里面的人早已在宁王府护卫的护送下离开了。

  反到是秦煊突然接了一个姑娘的花球,沿途的姑娘听说这回事都跟疯了似的给他扔花球。

  秦煊觉得自己这可真是自作自受了,调戏媳妇儿一时爽,后面这些姑娘仿佛都在给他媳妇儿报仇似的死命砸他,这种时候他又不能凶别人,无奈之下只好加快速度赶着进宫去,这才没被姑娘们咋成傻子。

  他这一手也没能瞒得住宫里,这会儿宫里等着给宁王与众将士接风洗尘的皇帝和大臣们都到了。

  有人听说后,就去秦煊老丈人面前说闲话:“听闻宁王殿下在路上接了一个姑娘的花球,还说什么,接了她的花球就要姑娘嫁给他呢,桓大人可听说这事儿了?”

  桓禛冷笑:“韦大人的消息可真灵通。”就是不知道在京城外头是不是也这么灵通,可知道自己儿子自作主张结果死在梧城的消息了?

  “哪里哪里,就是觉得宁王殿下年轻点儿有些风流韵事很正常,只是毕竟已经与桓大人家定下婚事,他该顾忌着给桓大人你留点儿面子才是,大庭广众之下对其他女子示好,实在有些过了。”

  桓禛懒得跟这人多说,过一会儿有他哭的:“想必宁王殿下心中有数,这事无需韦大人费心费舌。”

  这姓韦的说了这么多,结果没在桓禛这儿见到一个好脸色他也恼了,自顾自走到一边去,心里愤愤地想:以为你们桓家巴结上宁王又有什么好处?巴结宁王还不如将女儿送去给端王顺王呢,这两个势力大,今后好歹也有实力夺位,宁王嘛?呵呵。

  桓禛在外人面前从不会随意表露自己的情绪,只是心中也不免想宁王大庭广众之下这么做是个什么意思?担心自己的女儿嫁过去之后会不会受委屈。

  这世道男人就是这样,自己三妻四妾但给女儿找女婿就希望女婿后院干净点儿。

  皇帝也听说了整个事情,待秦煊进宫,例行行礼等各种流程做一遍过去后,秦伯璋便心情很好地调侃自己儿子。

  他可没觉得自己儿子做错在哪儿,男人么,年轻时有点儿风流韵事很正常,而且这又不是什么丑事:“听说你在接了一个姑娘抛的绣球?”

  那花球还在秦煊手上拿着呢,行礼的时候也没舍得放下,秦伯璋话音刚落许多人的目光便放在了秦煊与他手中那花球上,转而又看看桓禛,没从桓禛脸上看出什么情绪,不过他们还是十分有看热闹的兴致。

  秦煊笑了笑道:“方才跟未婚妻开了个玩笑,让父皇见笑了。”

  “未婚妻?”

  秦煊便解释道:“路过醉仙楼恰好看到桓睿带桓语去了那儿,桓语扔出一个花球我就接着了,感觉还挺好玩儿。”

  原本还想看桓家热闹的人,这回看不成了,感情宁王是看出那抛花球的是桓家的大姑娘,没想到这宁王还挺痴情,人家本来就有婚约在身,这时候也不会有人说桓语什么,更何况人家姑娘出门都是有家中亲弟弟带着没什么可指摘。

  “原来如此。”秦伯璋这会儿也觉得自己这三儿子估计真的很喜欢桓家那姑娘了,没准真是个痴情种子,痴情好啊,痴情的人都有软肋。

  本来因为秦煊完美地解决了岭越之地梧城的问题,秦伯璋还对秦煊有些忌惮,这会儿那点子忌惮也不剩多少了,一个有软肋又有能力的人,总是比较好拿捏的,用起来也更放心。

  秦煊也不能一直拿着那花球,他想了想直接把那花球捆在手臂上了,这回别人看桓禛都一改之前同情又有些幸灾乐祸的眼神,心里都挺羡慕,尤其是家中也有女儿,又挺喜欢心疼女儿的人,谁不想要一个真正将自己女儿放在心上的好女婿呢?

  第68章

  韦庆华的死讯秦煊早就告知了秦伯璋,只是不知秦伯璋为何没有透露出去, 直到秦煊回来, 韦家的人才知道韦庆华死了。

  之前还在对桓禛行在乐祸的韦大人就笑不出来了,不仅笑不出来, 心里落差还格外的大,他是韦庆华的父亲,这一次傻子都知道宁王把梧城的事情解决, 所有将领都能沾光, 或多或少的问题而已。

  听到自己儿子死亡的消息时, 韦大人那表情简直像被劈了一般, 整个人都傻了。

  他不太相信自己的儿子就这么死了,韦大人极端地想, 宁王这种没上过战场的人都能处理掉梧城的问题, 他儿子是副将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死?

  韦大人将怀疑的眼神转向秦煊身上, 被秦煊逮了个正着, 人确实是他弄死的,可他会承认吗?

  秦煊的反应跟他老丈人有的一拼,脸上看不出丝毫异样反而冷笑道:“韦大人为何这般看本王?难道你以为你的儿子是被本王害死?本王乃主将,最希望的就是能完美完成这次任务, 还能下手去害手下副将不成?况且当时的情况……”

  接下里再说下去他就要自己夸自己了,这样不好。

  穆忠接着秦煊的话说下去:“当时宁王殿下提议要先去红佤寨,可韦副将说他早已派人去查探消息, 遥山寨比起其他山寨防御弱, 更好攻打, 韦副将便提议兵分两路,两厢僵持不下宁王殿下这才同意。”

  听到穆忠的话,大殿之中各大臣尤其是武将们都知道,此次韦家可攀扯不了宁王,提议去打遥山寨的是韦庆华,不听主将指令,提出兵分两路的也是韦庆华。

  不听主将指挥,宁王没治他罪已经够宽容了。

  韦大人面色铁青说不出话来,在梧城的事情,秦伯璋自己也有暗中派人传消息回帝都,穆忠则是他放在明面上的耳目,明暗两条线的信息都对得上。

  只是韦庆华已经死了,他不好再看多苛责韦家,顶多给点儿没什么实际用处的奖赏,比如给他一个空头爵位风光下葬什么的。

  秦煊在梧城做的事情,很令秦伯璋满意,梧城那是多少个帝王头疼的存在,现在竟在他的统治下被解决了,这便是他的功绩。

  而秦煊,他本身就已经是亲王,再封也封不上去了,在论功行赏之时,秦伯璋干脆多赐给秦煊一些田地,不仅有帝都附近的田地,甚至有些田地还远至岭越之地,反正这个儿子爱种田,今后便随他去。

  秦煊得了这些赏赐也挺高兴,他原本还在想着怎样在梧城或者岭越之地买田产,没想到秦伯璋自己给了,省得他多费心思。

  给凯旋而归的将士论功行赏后,便要举行庆功宴,在庆功宴上,憋了许久的小柱终于再次见到了秦煊。

  他坐在秦煊身边,那小胖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过,晚上秦煊也在宫里住,小柱趁机钻过去跟秦煊一块儿住了,秦伯璋听到太监来说,才松了一口气。

  他这些时日应付小柱也着实累了,还耽误他回后宫造人,小孩子没自己带的时候觉得可爱得紧,自己带之后才深感耗费精力。

  可实际上秦伯璋是皇帝,政务繁忙,他并没有真正成日将孩子带在身边,即便如此,看到秦煊回来他也恨不得立马把小儿子丢给秦煊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