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8节(2 / 2)


  苏采青笑容放大,如富贵牡丹一般鲜妍明媚:“是的!你想通了这一节,说明你确实有头脑,我没看错人!”

  市场部经理,说白了就是要搞销售的,搞销售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把货品卖出去!如何扩大商品的知名度,在广大受众的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印象,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除了打广告和口碑传播这种常规的方式,上新闻则是一种比较突破常规且大胆的路子了。

  于志新突然明白了苏采青的用意,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心里更是惊叹不已,这个女人真是太聪明了!

  她昨天得到这个消息,只一会儿,就做出了要告那个文具厂的决定,几乎是没用多少时间去思索考量这件事的,也就是说,她完全是凭着第一直觉在做这件事!

  她那么有聪明远见,也难怪她如今成了上海数一数二的服装商人。跟着她,当然是不愁将来的发展了!

  于志新突然有种自己跟对了人的感觉,对自己的前途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马上去办!”

  “所以,要找最好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还要找有名的媒体!”

  “我知道了!”

  说着,于志新已经离开了苏采青的办公室,脚步飞快地朝着外面走去。

  聪明的人就这点好,只要把他点拨清楚了,他很快就能够按照你的意思去做,甚至做出来的效果比你想的还要好。

  很快,各媒体就传出了消息,文具品牌小白杨的老板苏采青,要状告她的代加工厂金沪文具厂,告他们滥用自己的品牌,还背弃合约,偷卖小白杨的产品!

  这件事,刚开始并没有多大的声势,毕竟文具行业,并不是当下什么热门的行业。

  可是,经过媒体的连续几天报道,而且突出了是私营业主状告国有厂,大家就开始看热闹了,而且一致觉得,苏采青赢不了。

  国营厂有多厉害,这几十年大家都一清二楚,能进国营厂的都是要求很高的,别提国营厂领导背后的关系了。苏采青一个私营业主,还是一个外来户,要想告倒金沪这个国有厂?简直是痴人说梦!

  可是嘴上这样说着,可是许多人还是乐于看戏,想看看苏采青这个蚂蚁,如何挑战金沪文具厂这个国营厂大象。

  随着媒体的报道,苏采青和金沪文具厂的过往,也慢慢被挖掘出来了。

  原来,苏采青和这个文具厂,不仅仅是简单的合作关系,当初苏采青为了和人家合作,特地用自己的信誉担保,帮着从吉阳的一个机械厂买了新的生产设备,而且她的订单,还帮助这个厂子起死回生,金沪文具厂才没有步许多国有厂的后尘,直接倒闭的。可以说,苏采青就是这个厂的救命恩人!

  到这时,虽然许多人还觉得苏采青不自量力,却也开始骂金沪文具厂了,这是东郭先生的狼!农夫捡到的蛇啊!苏采青一个私营业主,自己的资金链也十分重要,却为了他们厂,舍下面子和钱,去买了设备,说明她义气!

  再加上苏采青对英雄服装厂做的事情,也被报到了出来,大家更加觉得,这个女人,虽然是个商人,但是重情重义,是个好人!

  因为媒体放这些消息,是一天放一点,一天放一点,跟个连续剧似得,所以大家也追得十分用心和卖力。

  刚开始,许多人还只是看热闹的心态,更多的是笑话苏采青的不自量力,可是关于苏采青的创业故事了解多了,感情就逐渐偏向于苏采青这边了,她竟然是为了几个孩子读书,才千辛万苦地去找了文具厂合作,生产文具的。当时她跑生意的时候,手里还抱着个奶娃娃呢!

  随着苏采青那坚强独立,又充满着母性温情的形象逐渐树立起来,并且深入人心,大家的天平,更是倾向于苏采青这边了。

  社会上的舆论和纷纷扰扰,打扰不到苏采青,她还在为秋冬款的衣服设计,和自己的团队做最后的商议。

  而远在北京的尾巴,几乎是每天都要打个电话来,给苏采青报到,每天的销售量。

  “我的天啊,姐!现在都九月中旬了,天气也热不了多久了吧,可是每天的销售量都没怎么降!依旧都能卖出去好多啊!”尾巴没想到,苏采青弄得几条广告,就直接让采英在北京市场上,起死回生,成了如今服装市场上最响亮的牌子了。

  苏采青早已经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倒也不意外,说:“正是因为夏天快到尾巴了,秋天要来了,所以大家才抓紧这最后的机会,穿一穿采英的夏装啊!你盯紧了市场,按照咱们之前指定的销售计划去做就行。资金要尽快回笼回来,我们的秋冬装很快就要下单服装厂了。”

  “好的好的!我最近也是天天在算账,就想着尽快把钱算清楚,给你那边汇过去呢!你那边还好吗?小壮最近好像忙得很,打电话也说几句就急急忙忙挂掉了。”

  苏采青简略地说:“他是很忙,在帮着市场部经理打一个官司,连追女朋友的事情,都顾不上了。回头等他没那么忙了,我会和他说的。”

  “官司?什么官司?”尾巴一下子就抓到了重点。

  苏采青避重就轻地说了几句,也没多说什么。

  北京市场那边资金回笼很快,苏采青这边设计定稿以后,很快就跟服装厂下了单。

  小白杨官司的事儿,完全影响不到她全心忙服装生意的事儿。

  到了晚上,梁启恒还想安慰她几句,倒是让她三两句就打消了:“白天就许多人要跟我聊这个事儿,我实在不想应付,回到家里啊,你就别和我说啦!”

  梁启恒忙说:“好好,不说这个,我只是有点担心官司的结果。”

  苏采青笑了笑,问他:“你是要搞电影的,我问你,故事的核心是什么?”

  “一波三折的剧情?”

  “对呀,要是这打官司的事儿,不多点磕磕绊绊的,不一会儿对文具厂不利,一会儿对我不利,那些看客怎么能一直关注着呢?”

  “可是你这不是故事,也不是电影啊!”

  苏采青rua了他的头顶两把,说:“现实中的瓜,才让大家更感兴趣嘛!至于结局的事儿,谁也说不好。”

  虽然这官司是以苏采青的名义在打,但是苏采青除了每天问问于志新进展,和律师沟通一下方针方式之类的,她也没怎么操心这个事儿。

  梁启恒将她确实是不担心这事儿,也就不说什么扫兴的话了,说起了别的事儿。

  “如今的电影产业,还真是百废待兴。我上着课,听到的不少都是西方的理论和想法,拍摄的手法也不少是西方的,还有那些学表演的,也是看许多西方的影片,学西方人的表演方式,我看着怪别扭的。”

  梁启恒顺利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开始跟着导演班上课,有时间的时候,还去电影厂做免费的帮工,虽然累,却觉得挺满足的。

  苏采青点头:“你说得对,咱们现在很多东西都是零基础,总要跟着有经验的师傅学,学懂了一些门道以后,才能摸索属于自己的东西。”

  梁启恒认同苏采青的说法,但也显得忧心忡忡的:“这怕是要不少时间吧?而且我感觉,社会对这个产业并不重视的样子。如今西方已经领先那么多了,咱们再不拔足狂奔,就越被甩的远了!我觉得不仅是电影产业,连服装产业和其他产业,也是如此。”

  苏采青伸出手臂,勾住他的脖子,说:“你说的,我都知道,你想的,我都懂,可是我们不能急,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来。”

  梁启恒叹了口气,说:“我今天有些触动,所以想得比较多,牢骚也多,你别见怪。”

  苏采青笑着说:“哪里见怪?我倒是很高兴,你身上还有这股少年锐气和英气。多少人不会去思考现状,少有会思考的,在认识到这样的情况以后,又会选择放弃?我倒是觉得你这股劲儿,挺好的。”

  苏采青算是个老妖精了,她知道的事情太多,明白的东西太多,所以她很多时候都很理智,极少冲动。梁启恒身上这股锐气,就让她有些珍视,有些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