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106)(2 / 2)

  但评点得,也让人能看懂他的意思,大概就是谴责了一番,生而不教的可耻吧。

  别小看这个点评,一但认可了他的观点,自然会对那些不愿意让孩子上学的父母有些看法了。

  朝廷都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你们暂时不用为纸笔课本的费用担心了,为啥还不让孩子上学啊?

  天天将孩子留在家里干活,这孩子才多大点啊,哪有这么狠心的父母。

  还没有那些没有父母的小货郎过得好。

  就差直接说,不配为人父母了,这样的父母要着有什么用。

  都是左邻右舍,要是还能顶住这些言语,莫少珩算他们厉害,也为他们家的孩子难过,投错了胎。

  随之而来的,就是朝廷组织的招聘会了。

  招聘会之鼎盛,完全超乎了人的想象。

  凉京居然有如此多的工作岗位,还有如此多的想要找事情做的人。

  一时间,连朝廷都惊讶了好久。

  正是因为有了这场招聘会,才让信息透明化,才让整座城池真正的运作了起来。

  而更让人震惊的是莫少珩。

  他招的工人太多了,甚至还要招收大量的女工。

  女工是用来做书包的,都不用出门,在乌衣巷交点押金领了布料,按照要求,在家完成就行。

  按件计费。

  同时顾及了北凉的礼教,没让女子进工坊,不少莫少珩不愿意,而是没有挑战礼教的能力,走了曲线的方式,让女子有事可做。

  一时间也轰动了好久。

  当然,招收的女工,都得是有针线活基数的。

  可见,有一门手艺在身的好处,至少努力一点,自己也能养活自己,而不是原来的完全依靠男人。

  靠自己养活自己,才能真正的有自尊和自主。

  除此之外,招收的其他工人就更多了。

  疯狂的招人,一时间,愣是让人有了一种感觉,就像凉京城内,只要肯吃苦耐劳的,只要到这招聘会,都能有差事做了一样。

  而且,不仅仅如此,众人还在招聘会上发现了一个情况。

  会识字算术的岗位,总是招不满人。

  为何?

  因为能读得起书的人,多少是对这些岗位不屑一顾的,毕竟看得上这些岗位的寒门子弟还是在少数。

  百姓:

  这些岗位可比那些苦力甚至技工岗位要轻松多了,报酬也高不少。

  他们甚至生出一种想法,要是以前,他们父母肯给他们投资一点,让他们读个书识个字,这样的岗位就是他们的了啊。

  怎么也能将这份读书的钱赚回来。

  悔之晚已。

  让人触动很深。

  而现在,读书的成本低了,连先生都由朝廷请了,他们没办法再去读书,但他们的孩子可以。

  竟也意外的让百姓生出了一股子必须让孩子读书的念头来。

  招聘会同样持续了三天。

  莫少珩的工人竟然没有招满。

  百姓:

  朝廷:

  不得不又将招聘会延续了几天。

  没开工之前,肯定是不会有工资的。

  但也有一部分人直接开工了,比如莫少珩招的女工。

  现在太多小孩突然上学,需要太多书包了。

  还有一部分也被分到了纸场印刷厂笔厂。

  排着队等着买呢。

  莫少珩也操碎了心,因为经过他这么一顿凶猛的操作,要上学的小孩太多了。

  他怎么也得在开学之前,让这些小孩有一套学习工具,不然上学连课本都没有像什么话。

  所以,莫少珩的忙碌可想而至。

  朝廷也忙,因为学生的突然大增,原来的贡院作为私塾,地方根本是不够的。

  不得不在凉京城内,挑选一些大点的废宅,修缮一番,来作为义务教育的私塾来弄。

  这些废宅,有些是被抄家后本就属于朝廷的,有些就得靠在百姓手上买了。

  他们倒是想全部使用抄家后的大宅子,因为属于朝廷,可以一分钱都不花。

  但莫少珩建议将私塾分布在凉京各方位,越均匀越好。

  百姓的孩子可以就近入学,也免得起早摸黑,将精力都用在学习上,而不是这些外在影响上。

  街道上,现在虽然没有开学,但已经能看到一群群的孩子,背着个小书包,到处跑了。

  那些不愿意让孩子上学的父母,出于朝廷的罚款,又或者其他人的压力,也少了。

  大趋势,是会碾压人的,将阻挡在前者碾轧得粉碎。

  有些残忍,但现实就是如此,无论是现在的北凉,还是以后的任何时代。

  至少在莫少珩看来,北凉的车轮是在往好的方向前进。

  北凉的新法,让城内呈现了新的气象。

  多少百姓还在夜里感叹,我们家竟然要出一个读书人了。

  可不是,跟做梦一样,要是儿子出息了,以后我们家日子也能好过一些。

  时间不知不觉,竟然就到了六月,不得不说,一但有事情做,时间就更不存在一样。

  郡试开始了。

  莫少珩在忙着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也在想着即将开学的这些凉京的学生。

  为了减少朝廷的支出,朝廷招收的先生数量不会太多,朝廷也在摸索着最佳的施行之法。

  莫少珩给出的建议是一个先生负责七十个学生。

  这是极限了,莫少珩在大学的时候没少上集体大课,超出七十个人的话,老师的讲课效果会直线下降。

  无论是声音的传达,还是对学生的管理,这个数量已经算是多的了。

  而且

  还能利用上一些教学工具,才能达到同时教育七十个学生的。

  比如,黑板。

  比如,粉笔。

  (晚上继续补上一章)

  第64章 城中一片读书声(第二更)

  对于莫少珩来说,在没有电气设备的情况下,一个教室如果连黑板和粉笔都没有,都不能称是一个合格的教室。

  很多人可能都无法想象,光靠老师用嘴巴讲,而无法呈现内容,是怎样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知识的。

  黑板和粉笔,看上去只是小小的不起眼的东西,但他的作用却巨大无比。

  也是一种时代发展后的产物呢。

  所以,莫少珩正在努力地研究这两样东西。

  务必在开学之前,制作出来。

  此时,凉京,已经汇聚来了不少读书人。

  因为凉京的郡试,就在凉京的贡院内。

  与上次不同的是,凉京周围的县,通过县试的读书人,也会到凉京贡院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