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100)(2 / 2)


  莫少珩说,薪资得透明,得当场说清楚,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愿不愿意,就看双方了。

  双选嘛,总得双方满意才行。

  这样的挑选方式,新奇到了不行。

  从一开始的拘谨,到后来热火朝天。

  一个展位上,有些还围了好多人。

  以前,待遇不透明啊,各府给的待遇相差很多的都有。

  这不,招聘会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待遇好的,去应聘的人自然就多了,对方也可以从中挑到更好的。

  待遇差的,自然就无人问津了一些。

  这是一个利好双方的平台。

  很快,众人也发现了这些问题。

  原来同样的工种,待遇差距可以如此之大啊。

  他们家谁谁谁,在哪一个府邸做工,签了一年的契呢,早知道来这招聘会看看了,愣是比别人少了一半还多的工钱,还干得特别开心。

  这些,都是能识字的人,自己就能根据展台的招聘信息上前询问。

  不识字的,也没有关系。

  莫少珩安排了不少小货郎当志愿者。

  有想到铺子上当小伙计的吗?请跟我去4号,18号,23号展台,他们在找小伙计,要求机灵懂事儿。

  镇西王府招收两个炕腊肉的,有愿意的可以跟我去看看,要求吃苦耐劳力气大。

  一个小货郎负责好几个展台。

  他们只需要将不识字的人带过去就行。

  有一技之长的人,自然是好找工作的。

  他们以前只是没有找工作的途径而已,好多都被埋没了。

  现在才知道,他们会的这点东西,人家就是需要啊,需要的人还挺多。

  哪怕没有一技之长的的泥腿子,只要有一把子力气,居然也有人要。

  此时,莫少珩那也在招人。

  不同工种的要求自然也不同,有的需要力气大的,有的需要手巧的。

  忙得不可开交。

  他要招的人实在多了一点。

  后面还有不少闻讯赶来的人。

  来过现场的,也赶紧回家,将自己或者亲戚家需要找工作的人带来。

  是真的能找到满意的事情做。

  热热闹闹的忙活了一天,整个乌衣巷的生意也没有落下。

  莫少珩需要的人居然还没有招够。

  招聘会干脆再延续了两天,一共三天。

  因为第一天的火热,消息的传播,第二第三天来的单位和应聘的人,比第一天还多。

  传得也神乎其神。

  只要有心,就没有找不到工作的。

  只要用心找,就保证能找到诚心如意的。

  这个招聘会似乎特别的不错,打破了以前的小范围,不透明,招人难,找工作更难的问题。

  属于资源整合的好处吧。

  三天,意犹未尽。

  莫少珩想了想,以后每个季度办一次招聘会得了。

  一来,促进人员的合理利用,只有人人有事做,努力做事实,GDP才会有所提升嘛。

  二来,招聘会也能聚集人潮啊,他的铺子又没有停业,也能促进自家生意。

  想法是好的,只是

  莫少珩办的这场轰轰烈烈的招聘会,甚至都传到了金殿上去了。

  莫少珩也免不了要在各位大人面前吹牛,他这招聘会有多好,能促进凉京的发展。

  结果,还真被金殿上的各位大人听进去了。

  可不就是人人要是有事情做,百姓的生活也能提高啊。

  这等利于民生的事情,干脆由朝廷来组织。

  而且还不仅仅是在凉京,其他北凉各地,也得有这样的招聘会,怎么也得一年办一次。

  办招聘会需要的花费也不多,只是需要一些人而已,比起带来的好处,根本不算什么。

  金殿上的大人有这样的认识,其实还是因为他们府上,大多数自己就参加过这次的招聘会,招到的人,那是挑来挑去,连个粗使婆子,都是不知道从多少个优胜者中挑到的,自然满意。

  莫少珩:

  好吧,他还是认真做生意。

  这种事情,就交给朝廷来办。

  其实,莫少珩在举报招聘会的同时,还在做其他的事情。

  他觉得他乌衣巷的商品少了些。

  于是,他又开始在院子中架了一口锅,烧了起来。

  有了上次莫少珩制作宣纸,在院中煮树皮的经历,燕王府的人都见怪不怪了。

  反而,期待了起来,上次宣纸的影响,到现在他们记忆犹新。

  乌衣巷的图书馆外,现在已经在开始卖宣纸了,卖得之快,让人叹为观止,基本是一有货,才摆出来就能被卖光。

  这是因为宣纸的质量十分不错,价格却平价得很。

  以前,贵族家都觉得用纸花费不菲,一见有便宜的宣纸,还不得买一点囤起来。

  这是被纸贵吓的,哪怕莫少珩说了,以后纸的价格会降下来也无用。

  莫少珩这次招聘,就招了很多去纸坊制作宣纸的工人。

  以前的量的确不够卖,更别说,以后还会在其他加盟商的铺子里面卖。

  还有就是,图书馆也开始卖书了。

  印的都是最常用的诗词子集。

  因为价格原因,买的人也是连绵不绝。

  印书的工人也得扩展。

  从此就可以看出,莫少珩这三天,到底得招多少人了。

  听说当日,带着招到的工人走的时候,愣是震惊住了凉京百姓。

  这么多人,光是工钱,都是无法想象的。

  以前哪里见过,一个府邸需要这么多工人的?

  前所未见,闻所未闻。

  好多人都在讨论,莫少珩这是要做什么。

  莫少珩的作坊式工业发展,开始初露水面。

  他现在锅里面煮的,是炭灰,还加了猪油。

  和制作牛皮纸的时候差不多,但也大有不同。

  他这一次要做的是,肥皂。

  以现在的条件,成本低廉,又容易制作,用处又广的,肥皂绝对是其中之一。

  肥皂的熬制相对来说,比制作纸张还简单,毕竟分纸晒纸的工艺,可不容易。

  但肥皂只需要能成功制作成皂化液,将皂化液倒进制作好的膜具中,等凝固后,就是一块肥皂了。

  果然,莫少珩摸索了三天,就摸索出来一点门道了。

  皂化液熬出来了。

  皂化后的液体,不再是乌漆嘛黑,而是淡黄色的。

  继续煮,将水分煮干一些。

  然后装进膜具中。

  膜具底部,并非平坦的,而是刻有乌衣巷制品几个凹进去的几个字样。

  等肥皂倒出来,就会在一面上,突出这几个字。

  工艺很简单,但没见过的人,定会惊讶一番。

  等莫少珩制作出能用的肥皂时,已经是几天后了。

  十分的有成就感。

  拿着肥皂就去找赵棣。

  书房。

  莫少珩将肥皂掉在了地上。

  赵棣:

  捡起。

  不知道为何,莫少珩笑得停不下来。

  赵棣:

  这是什么?

  拿着看了半天,也没有察觉出来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