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到明朝考科举_372(1 / 2)





  他一面行礼,一面不自觉地看着那两人,像是要把他们俩看成国舅似的,然而崔燮却偏偏指着自己身后一对并不像画儿里人的红衣官人说:“这两位就是写出《塞上英雄录》十数万字手稿的国舅寿宁伯与会昌伯,”又极自然地对两位国舅说:“这位是新来的作者严庶常嵩,往后你们兄弟就要与严庶常多加沟通,好把这本新书做好。”

  两位国舅满面含笑,与新作者对面行礼,简直迫不及待就要拉人讲他们的采访经历。

  崔燮拦住他们,又给严嵩人绍了负责审稿的李兆先——自打用他审了《塞上风云》,崔主编就发现小李师弟真是个好编辑,又严格又有极高审美趣味,所以连新稿子也都交给他审,自己只管配图了。

  崔总编彻底放权,李编辑将来就是这些作者的主管领导,跟新老作者们吃顿饭,搞搞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崔燮心目中的新作者不只包括严嵩,还有身后两个如今才十六七岁,长得和漫画里的两位张国舅一样好看的美少年——

  一位是李老师的幼子兆同师弟,另一位是杨廷和大佬刚肯放出家门的宝贝儿子杨慎。

  不过崔燮不会急着用他们的。

  李兆同的父兄都是锦衣卫的作者和编辑,就剩下这个小儿子,崔燮肯定不能逼着孩子当童工。而杨慎则是要当状元的,崔燮不敢打搅他读书,也要把他和王圣人一样养起来。等他当了状元,写出“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的名词,再给后世流传一段“崔状元评点杨慎:必为状元”的佳话,说不定他又能沾光上个语文课本儿了。

  崔燮想得有些忘形,摸手拍了拍杨才子稚嫩的小肩膀说:“我今日还带了两位后出才子来见你们这些前辈。这两人中当出状元、词宗,诸位要多努力,可不要被后生们比下去!”

  众人善意地笑了笑,把这两位未来的状元、词宗迎了进去。谢瑛却悄悄拉着崔燮落后一步,张着人听不见,低声问他:“哪个孩子要做状元,哪个要做词宗?”

  崔燮跟他对了个眼神,眼波灵活地在空中转了半圈,落到杨慎身上,露出个极清浅的狡黠笑容。

  要是李兆同长大了有他父亲的文才,那就是杨慎做状元,李兆同做词宗;若是兆同这孩子诗文比不上杨慎,那他就把状元和词宗都包了,这也是他预言的成功啊。

  谢瑛微微低头,掩住笑意,低声答道:“你这预言法儿我也会。等咱们百年之后,后世人书上要写咱们俩当中有一个状元,一个名臣,你信不信?”

  状元也是你,名臣也是你,你上得史书,我却能有你相伴,这一生实在不亏了。

  第306章

  本该是历史上正德二年, 如今却是弘治二十年时, 太子朱厚照终于要成亲了。因弘治天子不欲给百姓添加负担,这回选秀仍只在南北二京采选良家子。

  太子朱厚照对未来的元妃倒没太多要求, 只希望能挑个知书达礼, 跟他一样爱格物求知的女子。

  弘治与张皇后伉俪情深, 也希望儿子能娶到一个同心合意的妻子,便笑着说:“等都人子进宫后, 你自己叫太监试她们的才华, 挑个才貌双全的做皇后。”

  太子十分激动,还没娶妃就操起了新郎官的心, 把自己在意的课题都写了一遍, 还请两位国舅参详着, 帮他完善卷子。等到礼部正式呈上太子成婚仪注时,他也扭扭呢呢地把亲手出的卷子呈给弘治天子,问父亲自己出的题目如何。

  很好。

  能考出来的,就能选进四夷馆做译字生, 跟着翻译《欧几里德原本》了。

  弘治天子又好笑, 又带些自豪地把卷子示诸内阁。

  阁老们已经习惯了弘治调着花样儿地跟他们夸太子, 内心十分冷漠。不过为防大明太子选不出元妃来,刘首辅还是尽职尽责地请皇上把卷子改得简单些。

  天子却不忍拂爱子之意,跟阁老们商议:“淑女入宫后要住三个月,到时候叫她们跟着宦官夫人们学学就是,朕看这题目……也不是很难,只叫她们做题目时许查计算表, 应当能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