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行医在唐朝番外完结_第168章





  陈继文不由一急:“太子妃眼下怎么样了?”

  里头传来婆子焦急的声音:“回陈太医的话, 娘娘又痛晕过去了。”

  不能等了。

  吴议秉手道:“情况紧急, 刻不容缓,还请郑博士、陈博士速速做出决定。”

  郑筠沉吟半响, 面上如一块被凛冽的冬风冻成的寒冰,带着凝而不化的沉重之色。

  “吴议, 你所谓‘剖腹产’的办法, 可有几分把握?”

  吴议不由苦笑:“学生未见到太子妃娘娘贵体,实在不敢说有几分把握。”

  寻常女子的产房尚且不容男子进入, 更何况是太子妃的寝殿,吴议这话的意思, 竟是要冒大不韪, 打破宫规, 进去一看究竟了。

  就连一贯不爱惹是非的沈寒山都沉沉开口:“此事有违宫规, 下官认为万万不可, 只有请太子妃伸出手来,先切过脉象再说。”

  这话的意思是提点自己这个让人不省心的学生, 不要再惹是非。

  吴议心中也很清楚,这里究竟是东宫的地方,救活了,便是得罪天后, 没救活, 就是触怒太子。

  这种两面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的确不符合沈寒山的行事风格。

  但两条无辜而鲜活的生命就摆在里面,又怎么容他放任不管?

  他双腿一折,重重跪在地上:“若不能临场查体,如何得知病人的情况?望闻问切,切在最次,又怎可以舍本逐末?”

  要亲临病人,才可做出诊断和治疗,这个最简单却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道理,还是张起仁教给他的。

  那时候是为了救还是沛王的李贤,而现在则是为了救李贤的妻儿。

  李贤才是张起仁真正寄予希望之人,尽管吴议知道这希望缥缈如将将散去的晨雾,但也想借此报答张起仁一番知遇和教导之恩。

  没有张起仁,他还囿于袁州城的一角天空之下,又岂能站在这里呢?

  郑筠垂首望着眼前这个背脊挺直的青年,恍然间仿佛瞧见了当年那个叫易阙的青年的影子,都是一样宁折不屈的背脊,一样无所畏惧的态度,甚至连眸中明澈坚定的眼神都是一模一样的。

  吴议刚刚从新罗前线归来,他应当知道,做一个易阙那样的人,会得到怎样的下场。

  也许就像他所答试题上的那一席话,他所用来医人的,不是精湛的技术,也不是丰厚的经验,而全凭一个“德”字。

  前尘往事在心中百转千回,郑筠不由含了一抹沧桑的笑意:“你说得不错,诸位博士深居高位多年,恐怕连最基本的东西都忘掉了。”

  旋即抬手指了指吴议:“吴议,你跟老夫一同进来。”

  吴议心头微微一颤,此事若得罪了天后或者太子,绝不是他一个小小生徒可以承担得起的,郑筠这句话,等于是把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

  沈寒山深深地瞥了他一眼,几乎是微不可觉地摇了摇头。

  吴议但回他一个“放心”的眼神,从胡志林身边擦过的时候,道一句“借用一下”,便顺手提走了他装满外科器械的小箱,跟着郑筠的脚步,一头扎进了帘子里面。

  ——

  帘内的婆子们一瞧见一老一少两个大男人竟然毫不避讳地进了产房,下意识便惊叫出声。

  “博士,您有什么吩咐,在外头喊我们就是了。”

  吴议来不及解释一二,忙推开太子妃身边帮倒忙的几个产婆,将太子妃慢慢倾倒在床上。

  “郑博士,这……”

  “此事是老夫所允的,你们不必多言。”

  得到了郑筠的首肯,吴议也就放开了手脚,不顾婆子们惊慌失措的眼神,先揭开了房氏身上薄薄一层锦衾,往她底下一瞧,果然见着羊水湿润破出,而脐带已经露出一寸有余。

  他赶紧摸了摸房氏的小腹,一阵又一阵力气渐失的宫缩之中,还能隐隐感受到胎儿的胎动。

  还好,还来得及。

  他不觉已沁出一额的冷汗,虽然胎儿暂时还有胎动,没有出现宫内窘迫的情况,但太子妃已经痛到晕厥,决计是没有力气再去顺产的。

  眼下只有一个选择。

  “回禀博士。”他简明扼要地回报太子妃的情况,“小世子胎动尚在,但太子妃已经后续无力,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剖腹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