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百六十六章请任摄政王(1 / 2)





  如何能妥善安排辽东,将这里的一团乱麻理顺,使其既能依旧发挥抵御满清的作用,而又不再成为大明王朝的一个巨大出血点,这是一个很沉重且很难解决的问题。

  赵无忌望着锦州城,思虑良久。

  片刻之后,转过身去,望着李定国和马万年两将,赵无忌脸上微微笑着,说道:“本官今日且考考你二人,当前摆在我军面前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打扫战场,清除残敌,防止敌军去而复返,偷袭我军。”马万年毫不犹豫地说道。

  “稳定军心,安抚百姓,召集各路将领,前来商讨取胜后的善后事宜。”李定国想了想也说道。

  “错,”赵无忌看了两人一眼,道:“当前最紧迫之事,乃是将取胜的消息尽快禀报皇上!”

  两日后,正午时分。

  距离盛京城外五十里地之处,撤退的清兵正在道路两旁就地休息,他们一个个或是骑在马上闲聊,或是坐在地上,甚至有些人扯一些干草,直接便横七竖八地躺在了地上。

  而今他们早已退出战场,在自家的地盘上,自然放松许多。

  相比清兵士卒来说,那些满清贵族们的行为便要考究和精致了许多,虽然只是短期的休息,稍后不久便要启程返回,但清兵侍卫们依旧殷勤地搭起了一个个的营帐,供自家的主将使用。

  几十个营帐出现在了一望无际的田野上,而其中有两个最大的营帐,似是针锋相对一般,门对门,窗对窗地遥遥相对。

  这两座营帐的大小也都差不多,这其中一座是皇太极的汗帐,另一座,则是睿亲王多尔衮的营帐。

  两座营帐相隔很远,足足五六百米。

  多尔衮早已命人将那杆白色大纛收了起来,而皇太极的大纛因为遗失在了战场上,是以此刻也无法打出大纛来。

  远远望去,两座营帐的气势竟然有些不相伯仲。

  原本两日即可到达的路程,由于清兵在路上遇到了在乱军中救出了皇太极的马福塔等一行人,皇太极身受重伤,赶路速度很慢,进而便把整支清兵的速度,也给拖慢了下来。

  皇太极虽然挨了赵无忌一枪,但他并没有死,但是他的伤势很重。

  铅子击穿了皇太极的右胸,虽然没能皇太极运气极佳,这一枪虽然让他出了不少血,却没能伤到他的内脏部分,但枪伤还是给他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损伤。

  据清廷御医的诊断,这一枪虽然击穿大汗身体,但好在铅子没有留在大汗体内,只要慢慢地吃药调养,只需一年半载,大汗应可恢复健康。

  但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皇太极原本身体就不太好,一直有病在身,此刻挨了一枪,再加上己方惨败,他手下那些忠心的精锐士卒纷纷战死沙场,外伤内伤加上他的心里影响,以至于皇太极的病情看起来非常严重。

  这几日来,皇太极一直紧闭双目,他一直都在发烧,长时间昏迷不醒,清醒时也下不来地,只能躺在榻上休息,精神非常萎靡。

  而原本十分活跃,频频发号施令的多尔衮,在皇太极到来之后,立即就变得非常低调和谦逊,若是众人有什么大事小情找到他,多半就会被他推到大汗那边去。

  但皇太极一天十二个时辰,倒是有十一个时辰在昏迷或是昏睡,便是他清醒之时,也是非常颓唐,并不愿意处理政务。

  皇太极心里有数,此番兵败辽东,已经将他推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

  这两年皇太极在赵无忌的手上屡屡遭受挫折,更是因此而两度受伤,在崇尚强者为尊的满清贵族心目中,皇太极的汗位,如今已经是非常的不稳。

  他们觉得,他们原本英明神武的大汗,如今已经垂垂老矣,昏招迭出,已不能再负担起引领整个帝国继续前进的重任。

  而更加年轻,能力同样强悍,而行事也更为变通温和的多尔衮,慢慢地被很多人视为接替大汗的最佳人选,没有之一。

  只是如今皇太极还没死,并且据御医说,大汗只是因兵败过于自责,伤心过重导致精神萎靡,实际大汗身上伤势不是很重,耐心静养一年半载,恢复如初并不是什么难事。

  整个清军中的气氛十分的微妙,众人都在心中暗自估算猜测着,究竟是大汗从病榻中突然奋起,恢复健康重振雄风,还是因此战失利而一蹶不振,被年轻的睿亲王所轻易取代。

  暂时在目前看来,依旧是多尔衮众望所归。

  就在这段难得的休息时间内,满清军中所有的重臣和武将都接到了一份邀请,来自睿亲王多尔衮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