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百零五章西北故人(1 / 2)





  片刻之后,许平依旧做出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推开房门走了出去,环顾四周,眼看无人,许平当即轻咳一声,便转身离去。

  正在屋中的王喜听到许平的咳嗽声,急忙也匆匆推门而出,快步走进后厨厨房。

  厨房门边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精美的黑色木托盘,托盘上摆着几样菜肴和一碗米饭,这正是给洪承畴准备的晚饭。

  抢在胖胖的厨子开口之前,王喜急忙上前,双手端着托盘,转身便走,留下胖厨子皱着眉头,望着远去的王喜背影,自言自语道:“这个人,好像有点面生……”

  “十三姨要的点心做好了么?姨娘吩咐我来取。”一个俏丽的小丫鬟突然出现在了厨房中,伸手叉腰对厨子说道。

  小丫鬟年纪不大,神态却是十分傲慢。

  看来这十三姨在府中定然甚是得宠。

  “马上,马上,”胖厨子来不及多想刚才的那个面生的仆人,急忙转过身去,伸手打开蒸笼,向里面望了望,一片蒸汽升腾中,胖厨子满意地点了点头,“小玉姑娘,再有个一盏茶的功夫,姨娘要的点心就做好了,您再稍等片刻吧。”

  王喜端着托盘,默默地在脑海里回想许平事先告诉自己的行进路线,他先是踏上一座小桥,随即又绕过几座假山,穿过一处楼榭后,那栋清幽恬静的小宅院,便出现在了王喜的眼前。

  这一路上,王喜并未碰到任何清兵士卒,但王喜心中明白,他看到的只是表象。

  他知道在暗中不知有多少只眼睛,正在警惕地盯着自己,只不过这些守卫看到自己身上的服饰,以及手中托着的物品,才没有出来拦截。

  来到宅院前,王喜轻轻地敲了几下门,很快一个丫鬟便过来给他开了门,王喜端着托盘,走了进去。

  丫鬟走在王喜的前面领路,来到小屋门前,她轻轻敲门,道:“洪大人,该用膳了。”

  随即她推开房门,示意王喜自己进去。

  王喜端着托盘进了屋,偷眼打量之下,却发现屋中坐着的一名清癯老者,此刻也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

  老者身上穿着绯色的大明官服,衣衫整齐而干净,他的身上还披着一件黑色的貂裘,貂裘通体黑色,一根杂毛也无,望上去溜光水滑,一看便是价值万金的不菲之物。

  老者眯着眼睛望着王喜,风度极是威严,他脸上神情竟似有些容光焕发,并无一丝被囚禁的苦闷之色,王喜心中不由得便是一沉。

  心念微动之际,王喜最终决定还是按照原有计划行事。

  他恭恭敬敬地走上前去,将托盘轻轻地放在了木桌上,他的手腕非常隐蔽地动了动,一张纸条便悄无声息地压在了饭碗下面。

  身后传来一个非常轻微的声音,这声音低得只有王喜一个人能听见,“哦,新来的?”

  王喜突然脑子一热,神差鬼使般,便头也不回地低声说道:“西北故人,托小人向大人问好。”

  洪承畴听了,顿时眼露异色光芒,他的身子亦是震了一震,稍一迟疑后,他突然快速低声问道:“他来了?”

  “来了。”王喜不敢多加耽搁,他拂了拂自己地衣袖,恭恭敬敬地给洪承畴弯腰行礼,未等洪承畴开口,他便已大声说道:“洪先生请用饭。”

  随即王喜转过身去,拔脚便走。

  洪承畴站起身来,慢步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匆匆而去的那个背影,洪承畴的脸色,阴晴不定。

  “西北故人?这却是有几分意思,那个人的手,居然都能伸到这里?”

  略一沉吟后,洪承畴便转过身来,坐在方桌旁边,拿起筷子准备吃饭。

  端起饭碗,洪承畴的目光突然一滞,托盘上面,有一张叠的整整齐齐的纸条……

  夜幕慢慢降临,今日夜里,雾气弥漫,雾气笼罩了天空,使得天上的月亮和星星看上去也暗淡不少,望着城外的灰色迷雾,站在锦州城上的祖大寿,禁不住叹了口气。

  他带着数千人马,在这里坚守了半年多了,眼看城中的粮食即将吃光,弹尽粮绝之际,等待中的援军,却依旧是迟迟不至。

  前几日祖大寿倒是听到城下传来一阵喊杀之声,当时便把他激动得不能自制,然而到最后却是空喜欢一场,厮杀声只持续了半日便散了去,之后便依旧一切如常。

  清军还是死死地包围着锦州城,而明军也没有力量突围出去。

  游击将军戴明匆匆走上城头,抱拳禀道:“将军,城中粮草,已不足十天食用,何去何从,还请将军早做决断!”

  “哦,本将知道了。”祖大寿微微颔首,没有说话。

  粮草将尽之事,他早已知晓,戴明此番,不过是老话重提罢了。

  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清军营寨,祖大寿重重地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