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4节(1 / 2)





  高凉说:“我问的那个位置明显是最差的,人家老板是开不下去所以才不续租了,为什么价格还这么高?”

  那个男的这才抬眼看高凉:“你说的是哪个位置?”

  高凉指着那个空档位给对方看:“那儿,都好久没人摆摊了吧。”

  这时一个五十多岁的瘦小男人捧着一个茶杯进来了:“哪个摊位?”

  高凉指给对方看,那个男的说:“哦,那个位置啊,一个月四十,签半年,一次性缴清。”

  高凉觉得这才是正经办事的:“租金不能再少点儿?”其实四十一个月不贵,但是本着能少则少的原则,高凉还是下意识地想砍砍价。

  男人瞟了高凉一眼:“没要你转让费没收你押金,四十块钱你还嫌多?随便卖点蔬菜都能赚回来了。”

  高凉笑着说:“好吧。我还想问问,那儿没规定非要卖什么吧?”中心市场规划比较严格,蔬菜区卖蔬菜,生鲜区卖生鲜,这样才显得有条理。

  男人说:“那块儿本来是卖蔬菜的,你卖衣服就不太合适了,但是卖其他吃的倒是没什么不行。”

  “那好,现在就可以签合同吧?”高凉问。

  男人点头:“可以,只要带够钱就行。”

  于是高凉雷厉风行地将这个摊位租了下来,她对刘彪说:“明天你就直接来这里卖菜。到时候我给你弄个烤炉,每天烤几只鸭子,香气一飘,人们包准会循着香味而来,到时候生意肯定会不错。”

  刘彪笑着点头:“好。”看得出来心情非常愉悦。

  回到家,王奶奶已经帮忙做好饭了,瘦猴也卖完菜回来了,正在做菜。他惊诧于高凉的办事效率,去一趟就将摊位给租下来了。

  高凉说:“明天新换地方,生意肯定不如之前那么好,就少带点菜去。阿彪,下午跟我一起去你家那儿找那个老板再订个烤炉,等烤炉出来了,生意应该会好一点。”

  刘彪点点头:“好。”

  瘦猴问:“位置怎么样?”

  高凉笑一下:“不太好,有点偏。不过酒香不怕巷子深,慢慢来吧,等老顾客都知道换地方了,生意就能好起来。”

  瘦猴也点头同意:“嗯,迟早的事。”

  当天下午高凉就去订了个烤炉。第二天刘彪去新档位摆摊,高凉有点不放心,店里卖得差不多的时候,她把店子交给了瘦猴,自己赶到城南市场去看情况。

  结果在城南市场门口看见了自家的推车,不过推车是空的,也没有人守着,推车前面贴了一张大红纸,上面写着“卤肉摊位已搬家到市场里面,欢迎光临”,字迹有些稚气,应该是刘彪自己写的。高凉不由得笑了,其实刘彪的脑子也是挺活泛的。

  高凉进去的时候,发现刘彪的菜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猪头肉和一个卤猪蹄了,高凉惊喜地说:“生意还不错啊。”

  刘彪见到高凉,笑得有些开心:“嗯,我将推车放在那儿打广告了,有不少熟人找过来买菜。”

  高凉点头赞赏:“挺有生意头脑的,不错!”

  刘彪听见这话,眉毛抬了抬,显然有些得意。

  城南市场的生意就这么稳定下来了,烤炉送到之后,那边的销售量明显有些增加,高凉不得不每天都要多做一些卤肉才能供应需求。

  第六十三章 力挽狂澜

  李俊毅收到高凉的信后, 很快回了信,推测了一下那封信迟到的可能原因, 应该是邮局那边耽搁了, 那天他写完信就将它带在身上,出去办事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个邮筒顺手投了进去, 不是他常寄信的邮局。事实上也确是如此, 李俊毅投信的邮筒是个新设不久的,碰上老邮递员退休, 交接的时候忘记跟新邮递员说了,这个邮筒就一直被忽视了两个多月才被重新发现, 所以这封信才迟到了两个多月。

  高凉看到这封信时笑得很无奈, 以后寄信的时候一定要在邮局寄才行, 否则有什么要紧事这么被耽搁一下可不得了。

  李俊毅还在心里提及高凉想让他帮她堂嫂安排工作的事,答应可以给她在自己朋友的工厂里找份事做。不过堂嫂并没有如约前来找高凉,高凉当然也不会主动去找堂嫂, 去与不去是她自己的选择,高凉绝对不会去做这个推手, 她非救世主,帮不了所有的人。

  这一年对他们很多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高凉和李俊毅定情于这一年, 高盼和吴春梅都面临着毕业的人生岔路口,就连看似最为稳定的李俊伟也在走人生钢丝。所以高凉除了和李俊毅飞鸽传情之外,还不忘叮嘱男友多鞭策一下俊伟,她自己也加快了给李俊伟写信的频率, 以便及时跟进李俊伟的思想动态。

  李俊伟在高凉和大家的共同鞭策下,终于放弃了进学生会的念头,并顺利通过了补考。有一次李俊伟在信上说他去医院见习,见到一些很可怜的农村来的病人,其中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令他印象最为深刻,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用来给他看病了,姐姐九岁了都还没上过学,这让他觉得十分难受。

  高凉看完信,建议他可以自己勤工助学去资助这个女孩上学。李俊伟回信说勤工助学都是给家境困难的学生提供的岗位,自己家境还行,学校不给安排工作。这年头的大学生以公费为主,不仅免学费,国家还会发放生活补助费,如果不是家境十分困难的同学,不需要打工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学校里有勤工助学项目,都是为家境贫困的学生提供的,比如打扫卫生、去图书馆帮忙之类的,李俊伟这样的情况显然不在此列。高凉便建议李俊伟自己去找家教。

  八十年代给孩子请家教还不是个普遍现象,毕竟大众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很多人也没有这种意识。不过从八十年代起,国家计划生育执行得十分严格,城镇户口双职工家庭都只许生一个孩子,所以社会上将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称为小皇帝,家长会想方设法满足孩子,会给孩子最好的,舍得为孩子花钱。

  李俊伟不久后来信,说他按照高凉建议的,在校外贴了些小广告,还真找到了一份家教工作,给一个三年级的男孩补习语文、数学和英语,一次课可以赚一块钱,一周上三次课。

  高凉看到后哑然失笑,这年头的人工费真是廉价,不过她也没有给李俊伟泼冷水,而是鼓励说很好,一个月差不多就能给一个小学生挣一学期的学费了。高凉觉得李俊伟能帮助到别人只是顺带的,而是她觉得李俊伟有这么多事忙着,应该就不会是个光有理想的空谈主义了。

  李俊毅那边的来信倒是捷报频传,他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之后,朱文武也拉到了更多的订单,最近都在加班加点赶货,他们还打算扩大生产规模,准备招一批新工人。高凉十分替他高兴,他们的工厂算是步入正轨了吧。自己也得加把劲才行,早日把高味做成一个品牌。

  四月中,高凉从电视新闻和报纸上注意到发生了一件大事,闲聊的时候连瘦猴和汪彦君都开始提起这个事了,他们还提到了某些地方出现了一些骚乱。高凉知道事情的起源就在此,她对李俊伟有些提心吊胆的,生怕他头脑发热被有心人煽风点火替人当了炮灰。而且细思一下,这件事的影响肯定很大,当年李俊伟被迫退学,那么在体制内工作的李卫国肯定也受到了他的连累。这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所以必须得让李俊伟懂得事情的严重性,不要去瞎掺和这些事情。

  恰巧这时王奶奶生病住院了,高凉一个电报就将李俊伟给催了回来。其实王奶奶的病说严重也不严重,说轻也不轻。这年春天来得迟,冷空气一直盘桓不去,到了四月中旬天气还乍暖还寒,王奶奶年纪大了,抵抗力弱,便感了风寒,有点咳嗽,高凉先是给老人买了药,结果吃着不见好,越发严重了,去诊所打针也不怎么见效。高凉赶紧送老人上医院检查,发现变成了肺炎,不得不住院。

  高凉为此关了两天店门,专门在医院陪护了两天,瘦猴也来帮忙照顾王奶奶。高凉看着报纸上如火如荼的局势,想着李俊伟的事便有些着急上火,干脆给他拍了个电报,说奶奶生病住院了,让他请假回来照顾。

  李俊伟跟奶奶感情亲厚,一接到电报就赶紧请了假赶紧回来了。本来以为奶奶得了重病,没想到只是肺炎,这才把提着的心放了下来。他满怀感激和歉意地对高凉说:“这几天辛苦你了,多亏了你帮我照顾奶奶。”

  其实王奶奶的病是不需要惊动李俊伟的,但这是特殊时期,高凉正好借这个由头将他叫回来。不过李俊伟也没有觉得高凉小题大做,毕竟奶奶是真住院了,家里一个亲人都不在身边,幸亏有高凉帮他们照顾。

  高凉说:“我本来不想叫你回来的,怕耽误你学习。但是奶奶病了,老人家想你们,你哥最近太忙了,我就给你发电报了。”

  李俊伟摆摆手:“没事,我们最近也没好好上课,学校里闹哄哄的,我们隔壁学校还有人上街去游行了。”

  高凉吓了一跳:“这么严重?你没去吧?”

  李俊伟摇头:“我没去。不过他们打算今天几个学校一起联合再去,不知道去了没有。”

  高凉一听,顿时将心放进了肚子里,自己将人叫他回来,叫得真正好啊:“这种事我觉得你们闹得有点过火了,上头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