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6节(1 / 2)





  “那你怎么把手表戴上了?”吴春梅不信。

  高凉笑眯眯地说:“既然都送给我了,当然要戴上了,不然多浪费啊。”高凉想通了,这手表就是给自己买的,如果还回去也肯定退不了货,最后不知道落到那个女人手腕上了,不如自己戴了。

  吴春梅抿嘴乐:“早该戴上了。”

  高凉的手表也引起了瘦猴的注意:“呀,戴手表了,很漂亮啊,哪儿买的?我看看,还是梅花牌的,瑞士手表呢,我们这儿没有卖的吧?”

  高凉对手表没什么研究,这么一说,摘下来翻到表背面一看,果然有“swiss”的字样。居然还是进口表,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她开玩笑似的回答瘦猴:“捡的,不要钱。”

  瘦猴当然不会相信:“哪儿有捡?我也去捡一块吧。这一看就是块新表,谁送的吧?”

  高凉笑而不语地将手表收了起来,当然不会告诉他是李俊毅送的,平时什么都没有,他们就已经在开玩笑了,这会儿要是知道是谁送的表,自己估计会被取笑死。

  一直没说话的刘彪问瘦猴:“这个手表得多少钱?”

  瘦猴说:“我不太清楚,应该要一百多吧。”

  刘彪听到这个价,便不做声了,高凉现在给他发到八十块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起一块手表。

  第五十章 猪肉灌肠

  其实对高凉来说, 戴着手表并不方便,因为她干活下水的机会很多, 为了防止手表进水, 每天都要摘戴好几次。按她以往一切从简的习惯,手表肯定就收起来不戴了, 不过这回她却不厌其烦地戴了下去。

  进入十二月, 天气是彻底冷了起来,现在是做什么菜都不怕坏了。条件好一点的人家, 已经开始熏腊肉了,这在本地是一种传统, 冬天做腊鱼腊肉腊鸡腊鸭。高凉则打算做腊肠, 她买来小肠和肥瘦相间的猪肉, 将小肠刮成肠衣,然后将肉切碎,用盐、辣椒面、花椒面、糖、香料及各种调味品调匀, 腌制十二个小时以上,然后将拌好的肉灌进肠衣里, 每隔三四寸长就用绳子扎紧,灌好后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王奶奶活了一辈子也没见过这种腊肠,觉得很新鲜:“凉凉, 你这是在做什么?”

  高凉说:“我看人家书上说冬天适合做腊肠,我就试了一下,看好不好吃。”

  王奶奶自然不会去求证她从那本书上看到的。春梅也早就觉得高凉做的菜奇奇怪怪的,高凉说是从书上学的, 她有些存疑,但是高凉真买了不少书,都是很冷门的各个地方的风物人情的,吴春梅没时间去看那些书,也不会真去从书里求证高凉说的是不是真的,所以每次都给高凉蒙混过关了。

  香肠挂了几天,高凉又带着弟弟妹妹去搜罗了一些柏树枝回来,然后点燃柏枝将灌肠放在上面熏烤了一下,据说这样口味会更浓郁独特。

  高强觉得好玩:“大姐,这跟樟茶鸭的做法好像啊。”

  高凉点头:“对,都是需要熏烤的。”

  高珊问:“大姐,什么时候才能吃呢?”

  高凉说:“到元旦节吧。”

  “好久啊。”于是小姐弟俩天天盼着元旦,好尝尝这看起来颇为怪异的腊肠,看是不是真如大姐说的那么好吃。瘦猴和刘彪每天也都会抬起头来朝走廊上方的竹竿上挂着的灌肠看一眼,好奇到底会是什么滋味。

  高凉做的腊肠不多,因为买不到太多的肉,她打算如果市场反响好,就去乡下买头猪来做腊肠,冬天里可卖的菜品种本来就不多。年前的时候店里的生意应该会很好,可以把耐储存的腊肠当成一个特色来推销。

  吴春梅已经报了名,准备参加明年七月份的高考,在高凉的鼓励下,她去找了他们从前的老师,老师一直都为春梅的落榜感到惋惜,知道她还没有放弃高考,在家里自学,也觉得很欣慰,便给吴春梅弄了不少资料和试卷,并且答应给她批阅试卷。

  吴春梅的父母知道女儿在备考,并没有多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从家里带来不少鸡蛋、薯片、花生、芝麻之类的土特产,让她拿去送给老师。吴春梅拿到东西,鼻子有些发酸,她知道这是父母在无声地支持自己。

  吴春梅拿回老师帮忙批改的试卷,成绩还不错,至少不比她从前的水平差,高凉趁机说:“春梅,我觉得你下学期应该去学校上课,这样复习就更加系统了。既然真的打算考,就不要给自己留遗憾。”

  吴春梅看着好友,一直以来,都是她在默默支持自己复读,她认真地点头:“我考虑一下。”

  高凉搂着她的肩:“不用考虑了,我借你一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到时候毕业参加工作再还我就行了。”高凉其实有点羡慕吴春梅的执着,这种情况下她还能静得下心来学习,高凉也羡慕能上大学的人,但是让她自己去复读考大学就太难了,绝不是复习一年两年就能考得上的,所以她只能羡慕吴春梅,只能等将来有机会,再去学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了。

  吴春梅摇头:“不用你借钱,我觉得我现在跟家里说,他们会同意的。”她家帮高凉养鸭子,之前养的那些早已卖完了,中间虽然断了一个多月时间没供上,但新养的鸭子也已经接上来了,家里现在的经济应该不至于像从前那样紧巴。

  高凉知道好友自尊心强,便说:“可以,你先跟家里说,如果他们不同意,我再借你钱。”高凉知道其实不读书也能有不错的出路,但是对生理上有一点小缺陷的吴春梅来说,她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地位来给她信心和勇气,所以高凉始终都支持她读书考学。

  快元旦的时候,高凉终于将挂在竹竿上晒得红通通的腊肠给摘了下来,剪下两小段,洗净后切成片,放在米饭上蒸起来。这天中午,诱人的香味从米饭刚冒热气就开始飘散,将左邻右坊都勾得探头过来问到底在做什么好吃的。

  饭煮好之后,锅盖一打开,盘子里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椭圆状香肠片红亮诱人,上面还有油脂要渗透出来。高凉用筷子夹上一块,尝了一口,一股麻辣味直袭味蕾,紧接而来的便是咸香味,味道极其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高强猛咽口水:“大姐,好吃吗?”

  高凉伸出大指姆:“非常棒。准备吃饭吧。”她也没想到自己做的腊肠居然有这么好的味道,应该是加了那些香料的缘故,虽然不多,但是对提味来说却非常重要。

  于是这天中午大家你一块我一块,就将一盘子腊肠给瓜分完了,吃到最后,饭锅里的锅巴都被刮得干干净净,用高珊的话来说,锅里比舔过还干净。不得不说,这腊肠太下饭了,高强不吃别的,光吃腊肠就能吃三大碗米饭。高凉心想,到时候给李俊毅也带点去,他肯定会喜欢。

  第二天,高凉将剩下的腊肠剪了两段出来留着自己吃,剩下的都拿到店里去卖。大家从未见过这样的做法,高凉切了一小段下来,蒸熟后切成极小的片,放在碟子里供大家品尝,顾客在尝过之后,很快就你一段我两段将腊肠给瓜分完了。

  可惜第二天再想来买的时候,高凉这里已经断货了:“没了,想吃的话过一阵子吧,我重新做了才有。”

  高凉打算去乡下一趟,买一头猪回来做腊肠,她和吴春梅说起这事的时候,吴春梅主动提出陪她回去:“我家就养了两头猪,应该能卖你一头。”

  高凉就和吴春梅一起回乡下了,瘦猴和刘彪知道她要买一头猪回来,也跟着一起去帮忙了。到了吴春梅家,高凉一说要买猪,吴才顺很爽快地答应卖一头猪给高凉,还说如果高凉只要肉,内脏之类的就让屠户师傅帮忙卖掉。高凉笑着说:“不用麻烦了,整头猪我都要,我都有用处。”

  吴才顺请了左邻右舍来帮忙,称毛重卖给高凉,然后又去请屠户师傅来帮忙,直接在他家宰了带肉回去。这头猪是春梅家开春的时候抓的,打算养到过年卖年猪的,现在离过年还有快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卖给高凉了,也表明了他们对高凉的支持。

  这种家养的猪全都是吃猪草和粮食长大的,养的时间长,不是饲料催长的速成猪,因此猪肉也格外地香。这头猪很肥,毛重到了二百六十多斤,杀完猪后,净重还有一百六十斤。高凉让师傅将肉斩成块,然后和瘦猴刘彪三人分别用自行车将肉驮回去,春梅许久没回家,高凉让她在家留一宿。春梅说要一起回去帮高凉的忙处理猪肉,高凉觉得这种天东西能放,不急这一天,让她第二天再回。

  回去的路上,瘦猴问:“凉妹子,猪头和猪内脏还有用,猪皮有什么呢?”

  高凉笑着说:“猪皮照样有用,做成猪皮冻。很好吃的。”在冰箱没有普及的岁月里,猪皮冻只有冬天才能做得出来,现在恰值冬季,正好做猪皮冻,不过这之前还是先将内脏之类的处理好,高凉看着三个人车子上都挂得满满的猪肉,觉得这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回到家,高凉就忙活起来了,正好高盼放假在家,便叫了来一起帮忙。刘彪平时是不帮忙做菜的,知道今天事情多,也主动留了下来帮忙。王奶奶知道高凉买了头猪回来,也赶紧过来帮忙:“凉凉你也太吓人了,居然买了一头猪。”

  高凉笑着说:“奶奶,市场上能买的肉太少了,不够用啊,干脆买一头得了。”

  “那这么多肉和内脏,你做得完吗?”王奶奶禁不住担心。

  高凉说:“可以的,别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