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92)(2 / 2)

  齐刷刷地目光看向刚才回答莫少珩问题的几人。

  几人张了张嘴:

  被下套了。

  莫少珩在这挖坑等着他们。

  莫少珩继续道,我都印好了一些《论语》,准备给我的小货郎每人一本。

  众人:

  莫少珩继续道,我在郊外已经有了两家宣纸场,每日的产量还不错,至于效果嘛,明日在乌衣巷,将有新的纸张和书籍出售,各位去看看价格就知道了。

  众人:

  你倒是什么都准备好了。

  他们都还没有从消息中缓解过来。

  这时,才有人惊呼道,此话当真?

  莫少珩:圣人当前,岂容胡编乱造。

  问话的人也是一时激动,这种立马就能被戳破的谎言,的确没人蠢到舞到金殿上来。

  金殿上直接激烈的议论了起来。

  以三街战报的价格来推断,纸张的价格怕是低得超乎意料。

  寒门真的要开始读书了。

  这时,赵棣出列,禀圣人,我将在各地建设一些纸坊,将低价的纸推向各地百姓。

  若是有余,也会按照朝廷的税赋,将纸张出售给诸国,诸国纸张价格昂贵,相信我北凉的便宜的纸张一定能像丝绸一样,卖到诸国去。

  这是莫少珩和赵棣一早就决定好的。

  纸张肯定要推广,与其利益给了别人,还不如他们自己做。

  纸张不如丝绸赚钱,但它用量多啊。

  出口到诸国,需要给朝廷缴税,按照北凉律,税赋可不少,朝廷也能赚不少。

  众人:

  这两人,偷偷摸摸地竟然什么都算计好了。

  他们都可以想象,将纸张卖到诸国的话,得赚多少钱。

  因为影响太大,其中具体事宜还得和朝廷商议。

  现在的重点是,刚才反对派的几个代表说,要是寒门的读书人多起来了,他们一点也不建引一些寒门入仕。

  入仕的寒门多少其实并不重要,而是开了这个头,定了律法常规啊。

  一片鸦雀无声。

  哪怕明知道这是莫少珩给他们挖的坑,但他们刚才跳了,在文武百官面前,在圣人面前跳了。

  这叫他们如何反驳。

  但也不可能因为这么一个坑,就真答应变法了,贵族世家还不得恨死他们。

  所以说,里外不是人。

  莫少珩其实也十分清楚,变法直接影响了这些贵族的利益,绝不是这么简单一个套就让人同意的。

  莫少珩说道,一边是北凉的长治久安,一边是贵族世家的权益,不如

  莫少珩看了看三公,又看了看反对派的几人。

  不如,我们折中一下如何?

  我们可以实行双规制。

  贵族推举制度依旧有效,而不是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律法。

  我们要改变的,仅仅是给寒门再立一条入仕的规则。

  让寒门子弟可以通过这个规则,进入朝廷,入仕为官。

  众人:

  贵族推举制度依旧有效?

  也就是说,保住了贵族的基本权益。

  寒门通过另外一套规则进入朝廷,让寒门有个盼头,算是召贤纳仕,为北凉的长治久安做努力。

  双规同时作用于我北凉朝廷,你们觉得如何?

  无论是变法派,还是反对派都开始议论了起来。

  以前变法不成功,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双方都没有变通的可能,但莫少珩给他们找了一个变通的渠道。

  变法,从来都是凶险无比,并非是好法就一定能顺利的推行下去的。

  要想让各方都满意,实在太难了。

  哪怕是莫少珩现在提出的折中一下,也是在贵族推举制度的弊端被完全暴露出来的情况下,大家不得不思考一些可行性的这种特殊时候。

  不然的话,别说莫少珩,三公都无法动摇根深蒂固的贵族。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这时候,有人道,说起来简单,但重新拟一套适合寒门的入仕的规则,哪有那么简单。

  况且,寒门入仕的数量,又当如何?

  多了,就占据了贵族的该有的权益。

  少了,又称不上召贤纳仕,如何防止贵族推举制度产生的不思进取,尸位素餐,内部腐败等问题。

  贵族其实也明白,只有北凉强大,他们才能强大,北凉不发展,他们依旧是诸国眼中不起眼的小世家。

  这就形成了一种矛盾,除非进行合理得当的调控。

  莫少珩犹豫了一下。

  我这里倒是有一套适合寒门入仕的规则,就是难免苛刻了一些。

  众人心道,苛刻好啊,哪有那么容易就让寒门轻易进入他们的圈子这样的好事。

  连圣人都开口了,说来听听。

  莫少珩说道,我这套规则被称为科举。

  我北凉各地,分为洲,洲下有郡,郡下有县。

  首先以县为单位,以三年为期设置一次县考,在县考中脱颖而出的寒门子弟,需要进一步参与郡考。

  依旧以三年为期,再次脱颖而出的参加洲考。

  洲考中获胜者,再聚集凉京,参加最后的京考。

  如若能在京考中脱颖而出,方才能入仕。

  众人:

  咕噜。

  这何止是苛刻?这简直是重重险阻,跟过三关斩五将一样。

  能能顺利通过京考的人,那得是怎样人。

  想想都有些不可思议。

  对于没有科举概念的人来说,的确足够震惊的。

  以前都是推举,只需要几个人说你有才能,你就有才能,直接上位就行。

  但这科举制度,一层又一层的筛选,跟过独木桥一样。

  他们甚至都觉得,莫少珩不是给寒门寻了一条入仕的道路,而是在故意刁难吧。

  莫少珩道,每三年选拔一次,寒门入仕的数量也由圣人和诸位决定。

  而且,你们就不想看看,这么选拔出来的人,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咕噜。

  他们觉得选出来的还是人吗?

  你们就不想看看,从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贤才,会将我北凉带领向何等繁荣昌盛之景?

  北凉,从未见过山顶的风光,你们就不想去看看吗?

  第57章 天子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