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32章河蟹(1 / 2)





  进入八月,秋高气爽。

  地里的庄稼不需要雨水,老天爷就给面子,不再下雨。

  土庄子的村民每每看着地里的庄稼,乐的就合不拢嘴。

  粮食够吃,还有酒坊工钱,这一年到头,日子简直不要太滋润。

  当然,想肥吃肥喝有些够呛,但偶尔莱顿肉,改善生活,还是可以的。

  村里越来越多的孩子,去学堂念书。

  今年入秋,李秀才找了丁琬,二人商量之后,又增设了两个启蒙班。

  县令卓大人也是给力,跟他提了一嘴,转天就把夫子给配齐了。

  虽然孩子念书很是费钱,但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至少能改变一个农家孩子的命运,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大家高兴之余,更多地是感激。

  感激丁琬的酒坊,感激村头的学堂。

  丁父、丁母偶尔从家出来溜达,村里人都会亲切、热络的跟他们打招呼。

  老两口如今所有烦心事儿都了解了。

  闺女嫁出去了;

  孙女脱孝了;

  至于二儿子丁文海,也跟谭瑶把事情办了。

  倒也没有大肆操办,就在丁文海新盖的院子里,摆了八桌,请了村里与之交好的村民。

  谭家这边,谭迁过来了,谭瑶的兄长,也就是谭迁的父亲——谭珒,也来了。

  吃过饭以后,谭瑶就算正式过门,村里人对丁文海的这个媳妇儿,赞不绝口。

  人长得就跟画里出来的仙子一般,而且还会读书、认字,偶尔还能听到弹琴的声音。

  村里石跃的闺女,每天都往那边跑,就想跟谭瑶学弹琴。

  谭瑶倒也慷慨,谁喜欢都教,至于学的如何,那就看他们自己。

  “琬儿,你就不想跟二嫂学弹琴吗?”这天丁翠兰无事,来暖房闲聊。

  丁琬手里的活儿顿住,随后摇摇头,道:

  “我都这个岁数了,学弹琴没用。小姑,节礼你打算弄啥?”

  虽然不管,但该问也得问问。

  说到中秋节礼,赵岩哥仨全都竖起耳朵,听得认真。

  “也没打算弄啥。我看咱后面的猪差不多了。杀两头大伙儿纷纷。再有就是你今年从谭迁那买的棉花,每人八两,正好够做一条棉裤。剩下的就按往年走,多给二十个铜板,书旗斋的月饼。”

  说到这儿,丁翠兰看着她,挑眉问:

  “哎,你干啥买那么多棉花啊,就为了节礼?”

  丁琬摇摇头,没有回答的道:

  “棉花你就别动了,换个旁的。鱼吧,每人一条鱼。”

  “哦,那也行。”丁翠兰点点头,没有异议。

  二人正说着,谭瑶从外面进来。

  她身上穿的衣服有些简朴,但自身的气质,掩盖不住。

  “二嫂。”

  “二婶儿。”

  赵岩哥仨,也纷纷叫着“二婶儿”。

  谭瑶走到丁琬身边,蹲下来,说:

  “这就在种菜?”

  “不是。”丁琬摇头,“前期准备不少,很多东西都要做,反正月底之前得种了。”

  谭瑶点点头,笑眯眯的说:

  “今年中秋你回来过不?”

  丁琬仍旧摇头的说:

  “咋可能,我得跟致远、还有我婆母一起过。”

  谭瑶惋惜的叹口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