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3节(1 / 2)





  耳目被蒙蔽,认知也被掌控在别人的手中,不然也不会在那许久之后才会知道自己原来并不是一个该嫁人的女子,而是一个应该做出一番大作为的男儿郎。

  还是一个本应该站在顶端供人仰视身份尊贵的男儿郎。

  但他没有这个认知,所以他即便在京城中生活了那么多年,却也并没有知道他一个皇长孙该知道的事情。

  所有的信息,都是薛先生他们过滤之后跟他说的,而他只需要被他们掌握着动作就好。

  因此跑出来之后,李一帆就在不断的汲取周边的信息。

  他所在的国家,名为‘久国’,现在坐在皇位上的人,就是那亲自下旨将李一帆原生父亲被杀死的亲爷爷。

  是的,没有错,久国这位皇帝在位的时间意外的长。当初,他就因为自己逐渐增长的年岁而对最大的儿子起了戒心,最后任由其他儿子使手段,将自己的长子给送上了断头台。

  然而这么多年,他仍旧在位,没有把位置让给他任何一个儿子。也不知道是他真的命硬,还是那些被他供奉为座上宾的炼丹师们的丹药起了作用。

  不过,恐怕当初那些对太子下手的其他皇子也没有想过,自己的父亲能够活这么久吧,硬生生的把当初的少年郎都熬到了而立之年,熬到了皇子的孩子都已经长大。

  而因为这样,导致他们的第三代也参与进了皇储之争中。

  所有人都在盯着那一个位置,就等着老皇帝哪一天驾鹤西去,随后好披上那件衣服,坐上那个位置。

  老皇帝面对自己越来越大的年纪,以及越来越大的孩子孙子们,他开始喜怒无常,时常无缘无故便下达责罚。

  加上之前那件事,老皇帝不愿意设立继任者人选,将太子之位空置,由着皇子们争斗。

  整个庞大的皇家之中,说起来都是拥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可是每个人都对每个人防备着。父亲防着儿子,儿子防着儿子,父亲防着儿子的儿子,循环反复。

  所有人都陷入了权谋之中,根本无心朝政。多年积累下来,这才让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朝廷与民间的平衡,在两次天灾之后瞬间被打破。

  因为上头不但不关心下面百姓的生死,还因为收不上来粮食而增加了更多的苛捐杂税,导致没有粮食吃的流民越来越多。

  想着总归会被饿死,不如趁着还没死的时候反抗一下横征暴敛的官府,也许还能有活命的机会。于是农民中间出了好多个领头人,纷纷招集大家拿起武器,去抢劫衙门等机构。

  文先生所知道的第一次□□,便是发生在东南地区。原本应该是鱼米之乡不愁粮食的好地方,结果却因为之前还没有从洪灾中缓和过来,导致今年粮食供应不足,还要被征收过量的税,很多被逼不得已的人都铤而走险加入了起义军,去抢了粮仓。

  等粮仓里面的米被放出来之后,农民们才发现粮仓里面的很多米都已经发霉腐烂了。可即便这样,朝廷也不愿意把这种米放出来给他们吃。

  这样的消息开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其他受灾的地区去。所有人都出离的愤怒,抄起家伙就开始反抗曾经统治压迫着他们的那些人。

  若说农民□□只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争取自己活命的机会的话,那么其中混迹的一些人的动机就不纯了。

  文先生手里的树枝往图上几个地方指了指:“这几个地方的起义军集结的太快,发展的和其他几个不一样,他们的纪律装备等都比其他的好了太多。我怀疑有人早就做好了准备要做这种事,只不过刚好农民开始起义,这伙人是借着这件事来浑水摸鱼的。”

  久国积弱已久,所有人都耽于享乐。除了驻扎在边塞的西北军之外,连京城的守卫都是一些只知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组成,根本毫无战力。

  地方上的府兵,从这次的情况来看,甚至连用着农具的农民都打不过,导致很快许多地方就都已经被□□的农民占领了。

  连战一边听着文先生的汇报,一边抓起一旁的棋子,放在他所说的那些地方。

  这些棋子插上去就代表这个地方发生了起义,看着基本上已经占了三分之一的领土的棋子,连战叹了口气,一抬手把所有的棋子都给打乱了。

  说实话,连战并不清楚那个人为什么要把这种消息隐瞒下来,不让他们西北军知道。

  要知道因为有军户的存在,加上连战早就深知朝廷的不靠谱,一直都鼓励农户耕种,让手下的兵一有空也去耕种,还经常与周边地方偷偷交易,换些粮食回来,因此基本上都是够自用,保持住了西北军的一如往常。

  加上匈奴可汗的权利争夺更迭无心来犯,这两年打仗打的的不是很多,基本都是小规模冲突几次。

  这才让西北军的粮草因为诸多屁事总是拖了又拖才送过来,军里也并没有太难过到哪里去。

  毕竟尽管拖延,好歹也是有粮食送过来的嘛。

  李一帆暗暗想着:不过今年看来是一口粮饷都要不着咯。

  把那些棋子全部推掉之后,连战又拿了几个黑色的棋子摆在了西边。

  这些黑棋子子代表着匈奴人,以及周围几个虎视眈眈的国家。

  别看现在与他们对峙的主要是匈奴,但其他不声不响的小国,比如楼兰等,肯定也指望着从久国,咬一块肉去。

  看着那些摆放的触目精心的棋子,连笙不解的小声问道:“为什么啊?为什么现在情况都变成这样子了,那些人却还要掩住我们的耳目呢?我们西北军就算是要抵抗匈奴人,却也可以抽一部分的人出来协助朝廷来打压他们的□□啊!”

  “那人不把消息递给我们,我们不派兵,那岂不是会让□□……越来越大?”

  李一帆摇摇头:“我想,皇城里的那几位根本就不关心这种程度的□□吧。他们更担心的是西北军一旦分出一部分兵力进入中原,那很有可能,这股兵力就不受他们控制。要是将军有点什么想法的话,这支军队就跟一根刺一样扎了进去,指不定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威胁。”

  连笙的表情明显就是李一帆你在说什么。

  在他的认知中,武将就是要报效国家驻守边关的,从来没有想过被疑惑被怀疑的情况出现。

  这些都不在他的思考范围之内。

  而李一帆没有继续往下说的,是可能更为严重的事情。

  那就是朝廷里也许有人把这件事情作为一个现成的陷阱,想要栽赃给其他人,或者想借着连战没有收到旨意,用抗旨不遵的把柄来威胁他,除掉这个西北大将军。

  而这么一想的话,再想想城中的狼卫,想想匈奴提早发兵,若他们真的是想趁着久国国内□□时期而来分一杯羹的话,那么,是否有人和匈奴勾结,才让他们消息这么灵通?

  这些都不能深想,然而却不得不想,因为西北三军有十万人马,作为一军统帅不能不为他们进行考量。

  而这些连笙都未曾想到,他思绪简单,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性格,才让连战根本不敢放他进入战场,只能不断的让他留守,然后让文先生多年如一日的进行教导。

  虽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成效。

  一群人讨论了两个时辰后。才散会各自去休息。